不正常難以解決的跳線問題。
在製鞋車縫過程中偶兒會遇到調車後也很難解決的跳線問題,這通常發生在線環形成不易的問題,其原因如下: (1)車縫部位因黏合之膠水,隨著車縫熱度的增加融化附著於針表導致線環形成不易或太小而跳線。 (2)車縫非正皮的鞋類,如膠鞋、合成皮、人造皮的鞋類,也會因熱度問題而導致相同現象。 (3)電腦車高速車縫轉彎時由於線環形成的角度與旋梭大斧離得較遠所致,或因車速太快線環形成太小或線環扭曲而跳線。 建議使用TNC出線口加高設計的USP針,來增加旋梭勾線的空間。
車縫線跡針洞太大問題。
(1)車縫線跡太大若只發生在車縫較厚的部位,如鞋舌(因內襯較厚海棉)或射出扣鞋面射出片、後套、眼帶等較厚的部位,則改用短柄(KK)設計的針即可解決,因為針柄較短,意謂著針身較長,可確保較厚部位不致車至針柄部位。 (2)若一般車縫部位也覺得針洞太大,則必須選用小一號的車針,TNC車針的 DPX5 系列採針孔加長加寬設計,可應付因針選用小一號時延用原號數的線,不必隨之將線也變細。
素色之鞋面有深底色外露的線跡問題。
高速車縫下,車針的瞬間溫度可達攝氏一百多度。這時隨車縫線跡被破壞而殘留於底部皮面的小屑屑逐漸被融化,附著於針孔、針槽、針表面,若底部為深色之皮料,則部份這些深色的黏著物便隨著線和針被帶至素色的表面,產生產品在外觀上的瑕疵,這現象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很多鞋廠。 克服的辦法,我們建議使用我們 134CL CM陶瓷針來減少這個現象,但只能減少至可接受之程度並無法完全根除,因為只要有磨擦就會有熱量的產生,原因同上一點原因說明,只是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將所有減少熱量的有利條件同時搭配來使用,效果才會好。 CL 針眼左旋護線槽設計約可減少10-15%熱量,CM陶瓷針也可減少10-15%的熱量,若再拉一條冷卻風管邊車邊冷卻,再加上打上線油,大約可將熱度減少超過40%,那底色帶出的現象將可被減輕至一定程度。
射出扣、眼帶、後套車縫部位易斷線問題。
射出扣、眼帶等部位是一雙鞋較硬或較厚之部位,特別是射出扣的膠片,斷線的原因,如前項所敘述,是在針上抽突破皮面加射出片的厚度時,線與針及被車物間的強烈的磨擦而斷線。我們建議在這種條件下使用 134CL CM 陶瓷針來克服,原因有三: (1) CL左旋護線槽設計可使線受到一定的保護,且減少針上抽時被車物底部帶出破壞的屑屑,同時由於線埋藏於保護線槽內,由於穿透截面變小,所以熱量的產生也較少。 (2) CM針可減少部份熱量的產生且較不易沾黏。 (3) CM針針尖超耐磨可常保針尖的壽命,減少斷針機率。
運動鞋萊卡布、加積布或反口部位彈性針織布斷紗問題。
鞋類的設計由於考量其透氣性、柔軟性或舒適性,內部或外部常會使用不少的布類包覆材或緩衝材,而這些材料在其與皮料縫合時常常會有破損或斷紗的現象,原因是這些材料不適用尖頭針或劍尾針去車縫,而必須使用SES小圓頭針,這是藉由尖部頂端的小球點遇布料之纖維時滑至左邊或右邊的原理來避免將其車斷,其缺點是當此一小球點磨耗至一定程度時這一個弁鄎K喪失了,而且對穿透力有一些影響,所以建議使用SES搭配鍍CM陶瓷披覆的處理,可長時間保持球點的形狀,若再搭配選用小一號的針時,避免掉撐破的因素則效果會更圓滿。 建議:選用DPX5 SES CM,最好再搭配小一號的針。
為何發生斷針現象?
1. 針的號數選用太細。 2. 旋梭尖部與針頸凹處間隙太近。 3. 針尖磨損或曲尾而致阻力太大。 4. 縫物太厚以致針晃現象太大而撞針。 5. 皮料太硬。 6. 因溫度過高而致皮料分解物附著針表,導致車縫不順暢致跳線而斷針。 7. 車線相對於針孔太粗 (當面線張力太大)。 8. 送料不順。
為何發生斷紗現象?
1. 針尖是否磨損或曲尾。 2. 針的選用是否過粗。 3. 是否該選用圓頭針而未用。 4. 圓頭針尖點選用與布料不符。 5. 車縫溫度過高融斷布料纖維。 6. 車速太快 Ek = ½ mv² 。 7. 針板穴孔徑太小或損傷。 8. 壓腳壓力過大。 9. 縫的間隔過密。 10.線使用太粗。(相對於縫物層數)
為何發生浮線或沉線?
1. 底線太鬆或底線運送不規則。 2. 底線太鬆或送料不平順。 3. 送料與針車機械動作韻律不配合。 4. 面線在車縫中承受壓力太大或太小,導致面線張力不平衡,甚至斷線。 5. 針板與壓腳槽不夠細滑。 6. 製鞋時大多是浮線或沉線。
為何發生斷線現象?
1. 針尖已磨平或曲尾,穿透力不足。 2. 縫線相對於針孔,是否針孔太小或線太粗。 3. 針安裝位置不正確。 4. 針太粗,以致於熱度太高。 5. 針孔或針槽不夠光滑。 6. 針的設計,保護線的作用不足(槽太淺、孔太小、出線口太高) 7. 針與梭頭尖端時間的配合是否恰當。 8. 上下線的張力是否適當。 9. 梭子線是否繞法不良或繞了過多。 10.車線老化或染劑太多。 11.因跳針,所引起之斷線。 12.是否轉速太快。
為何發生跳針現象?
1. 針之頸凹處與大斧(旋梭)間隙不適當或時間不對。 2. 針安裝位置角度不正確或針柱調整太高或太低。 3. 針彎曲。 4. 針的號數選用太小。 5. 針孔、針槽有融化物附著。 6. 針板向下彎曲或有刮痕磨損(薄料)。 7. 壓腳太鬆。 8. 針板下有棉屑殘積。 9. 面線張力過大(尤其是彈性線)。 10.布料或皮料太薄,線圈形成太小。